凈化槽或成治污新寵 農村水務市場需求逐步釋放
近年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行業,莫過于環保。隨著國家“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政策的相繼出臺,敏銳的投資企業緊跟國家政策風向,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如今,整個環保行業一片繁榮景象,特別是農村水務市場更是不言而喻。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后,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已為各級政府所重視。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具有建設和運營成本低、自動控制和管理簡便等特點,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如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大格局逐步形成,政策和市場也已經相對規范;但是農村分散污染源治理發展滯后,農村水污染物排放量維持高位,占全國水污染物排放量超過50%,且處理率普遍較低,與城鎮污水接近90%的處理率形成強烈反差。農村分散污染源的治理將是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重點方向之一,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近8億人生活在農村和小城鎮,未來我國農村和小城鎮污水處理率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就目前農村水務市場格局來看,屬于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藍海”。據統計,2016年,村鎮污水處理行業可形成424.7億元產值,預計到2018年農村水務產業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并且,這一數字還不包含設施建成后的運營市場規模,2020年產值可增至844億元,到2025年,這一數字可達1305億元。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存在資金投入不足、運營水平低下、標準嚴重缺失等問題。在運營方面,權責主體模糊,運營監管不足,財政壓力較大;此外,我國現行水技術標準體系尚無專門針對農村污水處理的國家標準。
但是隨著政策傾斜,農村水務越來越受到眾人矚目。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村莊污水處理率僅為7.0%,僅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數發達省市的農村污水處理取得一定成果,其中,北京、上海的農村污水處理率超過40%,但其他大部分省份還未全面鋪開,只是在部分村鎮進行了試點或示范工程。至2014年,村莊污水處理率也僅為9.98%,年增長率僅為1%左右。
2015年11月11日,住建部村鎮建設司發布《關于請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項目對接工作的函》[建村水函(2015)106號],其中表示要在全國100個縣(市、區)開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多家水務公司先后宣布進軍農村水務市場,代表性的企業包括北京碧水源、首創股份、江西金達萊、國中水務、桑德環境、華儀電器、雙良節能、清晏環境等。
而目前市場上針對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種類繁多,不一而足。由于中國農村的特殊性,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住建委、環保部、水務局等在技術選擇上尚沒未推薦具體技術路線。僅在北京的農村污水處理中,就包涵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延慶縣)、A/O工藝(昌平東沙各莊等村)、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昌平和密云)、生物轉盤工藝(豐臺太子峪和西莊店等村)、MBR工藝(西北旺韓家川村)、人工濕地(延慶、昌平、房山等區縣多個村莊)、CASS工藝(順義葛代子村、北京航天城)、A/O 土地處理工藝(密云黃土坎等村)、曝氣生物濾池(BAF)工藝(房山羊頭崗、北正等村)、三格式化糞池(各區縣均有分布)等十余種。
農村污水項目大多體量較小,針對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須滿足工藝簡單、穩定運行、維護便利、水質達標等要求。這為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推行普及針對農村分散水處理的凈化槽產品,在我國帶來空前的市場需求。早期參與城市水務建設的的國企、大型環保企業通過收購并購、成立農村水務子公司等途徑進入農村水環境治理市場。例如:北京首創股份收購蘇州嘉凈環保,成立首創嘉凈開發并大力推廣DSP-SH系列低能耗分散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雙良節能收購浙江商達成功研發戶用智能型凈化槽;就早期從事電氣和風電產業的主板上市企業華儀電氣也斥資一億元進軍環保產業,組建HYS凈化槽生產線搶奪農村水務豐盛的市場蛋糕;遠在日本的久保田、富士、三菱、大器等凈化槽生產企業也陸續開始步入中國市場。
凈化槽起源于日本,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專業針對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主張就地處理就地達標排放,減少管網鋪設的一體化裝置。池體采用玻璃鋼材質,內部結構根據處理工藝的不同分為厭氧濾床接觸曝氣結構、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結構。據日本環境整備教育中心對國內凈化槽使用數據的統計,截止2012年日本凈化槽使用量達到900余萬臺,且運行情況良好。
我國國內對凈化槽技術的研究最早開始于1994年,當年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始通過從日本引進凈化槽并進行試驗,對凈化槽在中國的應用情況進行初步的探討并積累了一定的試驗數據。
近年來,國內對于日本凈化槽技術進行的最全面系統的研究是由江蘇省環境經濟國際合作中心、江蘇省環科院與日本國際協力結構(JIIA)聯合開展的“太湖水環境修復示范項目”,該項目選擇太湖流域生活污水為研究對象,從日本大器公司引進了6種類型,共12臺不同處理工藝和規模的凈化槽進行了長期的污水處理試驗,實驗目的是通過對各項試驗參數的優化調整,確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最佳工藝和運行條件,為解決我國農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農村水污染問題提供了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2008年至2012年期間,國內以蘇州嘉凈、上海原典、舟山潤潤等環保企業開始引入日本技術并消化吸收,開發出各系列國產凈化槽,運用于“美麗鄉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建設。2013年浙江省“五水共治”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致使凈化槽在浙江省得到大范圍推廣應用。2015年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2.69億元的常熟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PPP項目和首創股份13.2億元余姚PPP項目均大范圍采用凈化槽分散治理模式。
當前復合材料凈化槽行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凈化槽加工工藝的不同,傳統的復合材料凈化槽一般采用手糊和纏繞成型,因其生產效率低,產量有限。近幾年江陰普頓、杭州商達、溫州華儀等公司開始采用SMC模壓工藝,加工速度快,可大批量生產。SMC其工藝產量高、品質好、原材料成本低,材料性能和成本優勢將成為將來凈化槽領域生產工藝發展的重要應用方向。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于起步階段,據統計我國有6.74億農村人口,250多萬個自然村,村莊相對比較分散,每天產生3千多萬噸生活污水,但是這些污水處理率不足10%,大部分未經處理排入到生態環境。未來10年將是凈化槽發展的黃金時期。
文章鏈接:
http://m.w6616.cn/news/show-15.html